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太多国产碳纤维人都没有料到,今年的市场居然出现了这样一种难得的行情。
今年以来,在疫情对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运行都造成巨大考验的背景下,日本、美国的知名碳纤维企业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然而,我国碳纤维市场却逆势而上,呈现出产销双增的喜人局面。
我国碳纤维产业今年整体取得优秀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产业现阶段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在“十四五”期间,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把握住哪些关键点?
11月26~27日,中国?丹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暨2020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年会在
江苏省丹阳市召开,会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丹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丹阳市科学技术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和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江苏省丹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许根林,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主任科员吴桐;科技部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于笑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陈新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仰东,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京,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碳纤维生产和应用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代表共同参会。
01
产业化建设和需求牵引均显亮点?
小小的一根碳纤维,却有着“细如发丝、轻如鸿毛、强如钢铁、难比芯片、贵如黄金”的属性,也深深地激发出一批从业者的家国情怀。在产业化经历了大约15年的突飞猛进后,如今的国产碳纤维产业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被“卡脖子”的品种。
端小平列举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达到了12000吨,我国市场的碳纤维总需求量达到了37840吨,比2018年增长了22%。今年,国产碳纤维的产量预计有望达到约15000吨。
具体来看,在原丝技术方面,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樑华介绍,我国目前已形成DMSO、NaSCN、DMAc三大国产化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其中,DMSO原丝新技术被纳入国家相关计划20年,多数国产碳纤维企业和军用碳纤维目前都采用DMSO技术;NaSCN技术的代表是
上海石化和蓝星公司;DMAc技术的代表是吉林碳谷。
产业化建设也有序推进。徐樑华介绍,产业化装备自主能力不断加强,纺丝油剂、碳纤维上浆剂、结构性能表征等配套能力进步显著,军民应用同步牵引,工程化、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应用服务意识也不断强化。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单线产能在千吨以上的碳纤维生产线达到了13条。
在应用方面,呈现出市场需求牵引强劲的特点,应用领域发展非常快,较好地解决了“用出去”问题。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太多国产碳纤维人都没有料到,今年的市场居然出现了这样一种难得的行情。
今年以来,在疫情对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运行都造成巨大考验的背景下,日本、美国的知名碳纤维企业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然而,我国碳纤维市场却逆势而上,呈现出产销双增的喜人局面。
我国碳纤维产业今年整体取得优秀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产业现阶段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在“十四五”期间,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把握住哪些关键点?
11月26~27日,中国?丹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暨2020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年会在江苏省丹阳市召开,会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丹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丹阳市科学技术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和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江苏省丹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许根林,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主任科员吴桐;科技部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于笑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陈新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仰东,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京,以及来自国内外多家碳纤维生产和应用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代表共同参会。
01
产业化建设和需求牵引均显亮点?
小小的一根碳纤维,却有着“细如发丝、轻如鸿毛、强如钢铁、难比芯片、贵如黄金”的属性,也深深地激发出一批从业者的家国情怀。在产业化经历了大约15年的突飞猛进后,如今的国产碳纤维产业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被“卡脖子”的品种。
端小平列举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达到了12000吨,我国市场的碳纤维总需求量达到了37840吨,比2018年增长了22%。今年,国产碳纤维的产量预计有望达到约15000吨。
具体来看,在原丝技术方面,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樑华介绍,我国目前已形成DMSO、NaSCN、DMAc三大国产化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其中,DMSO原丝新技术被纳入国家相关计划20年,多数国产碳纤维企业和军用碳纤维目前都采用DMSO技术;NaSCN技术的代表是上海石化和蓝星公司;DMAc技术的代表是吉林碳谷。
产业化建设也有序推进。徐樑华介绍,产业化装备自主能力不断加强,纺丝油剂、碳纤维上浆剂、结构性能表征等配套能力进步显著,军民应用同步牵引,工程化、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应用服务意识也不断强化。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单线产能在千吨以上的碳纤维生产线达到了13条。
在应用方面,呈现出市场需求牵引强劲的特点,应用领域发展非常快,较好地解决了“用出去”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TEXRC.NET纺织人才网”的所有文章、图片、报告等资料,其版权均属纺织人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TEXRC.NET纺织人才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TEXRC.NET纺织人才网)”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